储蓄 存的不只钱 – 七个方法存下给自己买理想生活的资本
储蓄 真的那么难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总是会跟朋友聊起他们对未来的打算。
聊到未来,就会聊到钱、说到有没有财力去实现那些梦想…
尤其是后抗疫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有两种极端: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一端是认为我们应该如如不动的人,反正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谁也无能为力的危机。这一端的人恰巧也是一直以来都不重视储蓄的。亦或是知道其重要性但没有决心去实践的。人生难得走一回,何不选择过 YOLO 的及时享乐生活?
”毕竟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必认真?“
“过一天,是一天。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别去烦恼还没到来的明天而浪费了今天。”
另一端的人则是那些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但乐观尽己所能去自我改变来适应时机的人。恰巧他们也是其中本来就已经有良好储蓄习惯的朋友。经历了负收入那几个月的惊恐,他们更积极对待手中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其中有的还在收入大大减少的这段时间里,加码储蓄和投资。
“钱虽然不是万能,但没钱真的是万万不能!“
”做人要有危机意识,要未雨绸缪。收一百是一百!“
别误会,我可没选边站。只是,从他们的身上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总的来说就是思维决定命运。
储蓄 累积财富,存的是钱更是底气和选择
几天前巧遇一位友人。
他正在筹备婚姻生活,我们聊到生儿育女的话题。
“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要让他过上最好的生活?”
有了两个孩子的自己听了,担心朋友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问到:“给他最好的生活不一定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事啊…”
“你不懂,我们家穷没有选择。工作是为了钱,为了生活。我希望我孩子以后不需要像我们这样,为了三餐委曲求全。如果我能给他好的生活,让他不必为了钱烦恼,那么他就可以完全发挥他的潜能,去做他想做和该做的事。”
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但在根本上,朋友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大多数做父母的,包括我自己,努力累积财富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希望以后自己和孩子们都能过上有选择的生活。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追梦和去过自己的理想生活都是有一定的财富代价的。
那么,怎么才能有钱就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话题。
但是你也知道的,一般人的问题并不出在“赚多少”,而是在“能存下多少”。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七招让我们成功把钱存下来的秘籍。
第一,设定储蓄目标及自动过账储蓄投资户口
这里其实有两个部分:其一,设定储蓄目标。其二,设立自动过账的储蓄投资户口。
为什么一定要设定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的储蓄很难看到效果也很难让人坚持下去。
就跟你开车在路上一样,如果没有预先设定好想去的目的地,就很容易绕来绕去转圈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个层面的功课,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有兴趣可以过去温故知新:理财基础 – 从零开始建立财富管理系统。
那么,设立自动过账的储蓄投资户口目的何在呢?
这完全只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惰性和健忘采取的方法。
你可能会说,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大概就不需要做这种自动转账了吧?
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对,是因为一般自律的人一般也比较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不达目标就不会放弃。
不对是因为根据统计,一般设立自动转账户口、不单依赖自律和脑力去记得做人工转账的人往往最后能存下的钱数比较多。
这时,你马上就会明白为什么电信行业每次喜欢让你开启自动转账付款服务…
当然你可能会问,存钱一定要转出来吗?放在储蓄户口不去看它就当作存钱,不也都一样吗?
如果你能确保不会轻易动到那些钱,有什么不可以呢?
不过以正常人来说,只有放到不能时常看到的地方心才不会一直痒痒成天想着买什么怎么花…
所以转出去投资户口还是比较安全的。
第二,零钱聚宝盆
说到累积财富,就一定要有积少成多的信念。
所以千万别小看零钱而随便到处扔。
以前洗老公衣服,时常会在他口袋里找到钱。或是藏在一些很久没用的包包。
后来搬家那时流行在家的好位置上安个聚宝盆,我们也请了一个回家。
我们每天放工回家,就把口袋和钱包里的零钱投入,取个聚财的好意头。
一年至少会遇到两次聚宝盆再也装不下零钱的时候。
我们就会取一半出来算,再拿去跟需要零钱的商家兑换。
存到的钱,一部分拿去捐给慈善机构,另一部分投入长期投资的户口里面。
虽然很难通过这样做变成大富大贵,但几年下来确实也在无意间累积了不少。
要记得,这钱当初可是常常不小心就浪费或不见掉的啊!
第三,储值在电子钱包避免刷卡
在我学习理财的生涯里,最刻骨铭心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信用卡当现金用。
其实一开始是因为方便,后来渐渐就养成了这个月把下个月薪水先刷掉的坏习惯。
以致自己落入月光族的轮回不得超生。
事情在后来当我有幸接触了美国个人财务祖师爷 – 大卫蓝姆斯 – 的书籍才明白,完全只用手上有的现金的话,就不会花到自己本来就没有的钱。他提倡的是依照预算把现金安排进几个不一样目的的信封,然后循规蹈矩地只用信封里有的钱做该信封上标示的事。
他的信封分配法我并没有采纳。因为深知自己这个大头虾很容易落东落西,所以我一直不是一个喜欢身上带很多现金的人。
那么我怎么做呢?
我在每一个月的月头,把我那个月可以花的钱转入电子钱包和现金储值卡 BigPay 里,以便不时之需。
身上带的现金少得可怜,还不都是为了那些只收现金的商家准备的?
第四,准时还清所有卡债
之前我们在复利的威力一文中,就有探索过卡债的可怕。
毕竟被罚的利息不小!
而且这些都是一些无谓的浪费!
所以使用信用卡一定要在自己偿还能力范围以内,并定时还清所有卡债。
如果自己是一个受不起诱惑的人,建议身上佩戴的信用卡还是不要超过两张。
那一张可以吗?
当然可以。
如果你目前的卡债已经是很难还清的那种,建议趁早与发行银行商讨偿还策略。
必要时,也可以寻求 AKPK 的帮助。
听朋友说,他们非常友善而且乐于助人,所以请不要太担心。
正式面对与解决债务才能让你有机会累积属于你的财富。
否则,存了也只是还利息,得不偿失!
第五,善用公积金和私人退休计划等
其实这个跟方法一是一样的,就是利用自动转账功能把钱存到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用不了的地方。
公积金存款选择,我和老公两人都选择自给13%。
私人退休计划,月供两百五令吉达一年三千。
其中原因:第一,是为了以后老来还有退休金可以维持生活。第二,就是税务管理的部分啦,因为可以扣税嘛!
在我二三十几岁的打工朋友圈里,他们大多的资产都在公积金户口里。
问他们为什么?
“因为这钱我动不了,所以没去看。也不知道到底每个月存多少。所以久而久之就累积了不错多的钱。”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可以动的钱都要花光的人,不妨考虑把钱存在公积金或私人退休计划里!
第六,执行“三十天法则”
我曾经是一个血拼女王,而且是个冲动型消费的血拼女王。
我尤其对护肤和化妆品没有免疫力,常常不小心就买了一堆不适合自己用的产品。
结果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追根究底,我发现自己会买那些产品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它们的广告太厉害了。
我买的不是产品,是期待和效果!
后来在网上读到三十天法则,我照做,不小心省了不少钱。
三十天法则是这样的:当你想买一个产品但又不是很确定时,先不买。给自己三十天的时间,去查清楚产品是不是你需要的东西,或者想想这是需要还是想要。如果三十天后还是很想入手,那就买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三十天法则对我个人在买食物方面是完全无效的。
当我想喝酸奶时,我是不会去计较这不是一个“需要”的。
我只会在买衣服、鞋子、电子产品、护肤品、化妆品等等这些东西上面执行三十天法则。
免得自己花大钱买到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第七,生活规划
储蓄的终极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够帮助我们达成各种人生目标。
所以,说到底,我们必须好好规划我们的生活。因为没有方向的人生,欠缺规划的生活,就很容易造成时间和金钱上不必要的浪费。而时间和金钱其实都是得来不易的资源。
当我们有很明确的规划时,就算遇上“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较轻松地做出对应的改变的。
而且有生活规划其实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两个人走在一起时,要一起生活的时候。
若是双方在财务方面都很松散,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就只单纯是没有太多的储蓄。
一个在财务方面很松散的人,遇到一个财务方面很拘谨,不用说都知道会有吵不完的架。所以伴侣在财务方面的沟通其实是很重要的。要互相体谅。
这时候,可以一起做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当双方都能看到共同努力的方向,又能一起采取适当的策略去达到目标时,财务问题就可以循序渐进去克服。
在西方国家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他们都会在部落格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 – 如何从负债到净资产,有兴趣可以多阅读!
那如果双方都是很认真看待财务的人呢?
储蓄 买你要的人生 – 邻国夫妻十年净存入七十三万
上星期在面书看到一则博文说新加坡一对三十三岁的夫妻如何在十年时间里,结婚、搬家、生孩子还能成功净存七十三万新币。
我给大家总结一下那篇报道的重点:-
第一,他们从大学时期就开始有储蓄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第二,他们在十年的时间里虽然收入一直有提升,但开销却一直维持在大学时期的水平。
第三,夫妻俩有共识,而且希望步入单一收入家庭、自己带孩子的目标非常明确。
第四,他们坚决不欠债,不买自己没有现金能力买的东西。
第五,平均储蓄是收入的40%。最高时期更达到收入的80%。
第六,在面对需要更高开销的时候(买屋,装修等)选择去找更多收入来源。
最后,他们坦诚其实都是因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是有财务规划意识的人,所以他们才能较轻松做到如此创举!
[…] 储蓄 存的不只钱 – 七个方法存下给自己买理想生活的资本 […]
这次的疫情,应该让许多以前不善理财的朋友,意识到有存款的重要性
不止如此,我们也突然意识到六个月的储备金在长期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真的是不够的呢!